千千听书 > 经典耽美 > 道田 > 0361 溃疡
生隆起形成环堤状,甚至产生如同胃癌那种火山口一样的表现。

有主人精心喂养的家猪尚且有生胃溃疡的时候,想来这野猪同样如此,肯定也难免会生溃疡。

人生了溃疡会胃疼肚子疼去医院看病,可这野猪找谁去看病?想来也只能靠着它自己硬扛着,抗不过去的那些不用说,不是自己死掉了,就是因为胃部不舒服而变得挑食,消瘦。不是在艰苦的季节冻饿而死就是成了什么食肉动物的大便。只有那些溃疡比较轻,身体足够强壮的那些才能继续活下来。

肉芽组织可不是胃黏膜细胞,不能分泌那层黏液保护细胞,对酸更不耐受。完全没有抵抗胃酸的能力。就算是人也往往得靠着长期的修养,吃些容易消化的东西等着黏膜修复,避免重新让溃疡面受损。

家猪都没人给治疗,难免挨上一刀,这野猪又能靠谁来照顾?

比起野猪,家猪至少在活着的时候舒服多了,一天三餐都能被喂饱了。哪怕是数九寒天的时候,也有主人给它们喂食热过的猪食。野猪这种土里刨食,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东西,往往能吃的时候拼了命地吃。以便积累更多的热量来扛过那些没东西吃的时候,这暴饮暴食外加着长时间的饥肠辘辘自然很容易导致消化道问题。

再加上野猪食性杂,溃疡面更容易因为硬物或者是一些有刺激性的食物,又或者因长期饥饿而导致胃内酸性太高,表层细胞更容易被胃酸腐蚀而死亡。使得这溃疡反复发作,越来越大,也越来越难以愈合。甚至不排除因胃壁受损而产生新的溃疡。

徐毅没见过野猪肚,不知道这上面的疔又是什么样的。想来这溃疡就该是他们口中所谓的“疔”了。

说起来中医学上的疔是这样定义的,指病理变化急骤并有全身症状的恶性小疮。而西医对于疔的描述也差不多少:疔是一种发病迅速,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。

如果发生在皮肤的疔,往往局部表现为红、肿、热、痛,呈小结节状。并可逐渐增大,呈锥形隆起。继而中央变软,出现白色小脓栓,如果这样的表现发生在胃黏膜上,这难道跟溃疡会有什么区别,又怎么证明它不是胃溃疡?

人的胃溃疡在内镜下可以分成三个期。

活动期:溃疡基底部蒙有白色或黄白色厚苔。周围黏膜充血、水肿,或周边黏膜充血、水肿开始消退,四周出现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。

愈合期:溃疡缩小变浅,苔变薄,四周再生上皮所形成的红晕向溃疡围拢。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,或溃疡面几乎为再生上皮所覆盖,黏膜皱襞更加向溃疡集中。

瘢痕期:溃疡基底部白苔消失,呈现红色瘢痕,最后转变为白色瘢痕。

想来这所谓的“疔”不管长成什么德行,想来也逃不过这内镜下溃疡三个分期的表现。

野猪自己的胃病都发到这种德性,你还能指望这东西给人治病?

虽然徐毅学了西医,不过却也没有变成彻头彻尾的中医黑,只承认中医有其局限性,不认为这东西真的一无是处。

作为传统医学的中医,几千年的实践里面也同样产生很多非常有实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。

不过在盲目追求“健康”、“养生”的今天,也不知道有多少类似野猪肚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混杂在中医里面,这才是现在日渐尘上的废除中医的口号产生的原因。

徐毅不禁想到,如果这样这样说来,其实一些所谓的“民间验方”等等类似的东西不胜枚举。

像自己小时候见到过的例子里面有一个就非常典型:如果谁家小孩子夜尿多尿床的话,就会有老人跟这孩子父母说:某某家杀猪了,你这当爹/娘的跑一趟,去跟他们要猪尿泡——也就是猪膀胱来吃。

不过这东西真的有用?

只怕吃过以后,这户人家第二天早上该晾晒的被褥一床都不会少,那重重叠叠的地图上面,照样会再多上几个不规则的圈圈。

这吃猪尿泡治疗尿床,跟那种吃人血馒头治肺结核的也差不多。孩子长大以后,除了能体会到父母的心意以外,还能再体会到一段恶心的黑历史!

这样想来,更有一些这样的所谓验方进入医书的例子。

比如《本草纲目拾遗》里面就有茅房厕纸、踏板烧灰入药治病的方子!

再比如就拿螃蟹来说。

像 《珍珠囊补遗药性赋》上面就说,蟹主热结胸,黄能化漆为水,爪能破血堕胎。《雷公炮炙药性解》同样也有记载,蟹主散血破结,益气养精,除胸热烦闷。捣涂漆疮,可治跌打损伤,筋断骨折,淤血肿痛及妇人产后淤血腹痛、难产、胎衣不下等症。蟹爪辅以黄酒,加水同煎,再入阿胶,即为催产下胎药。

对于这样的说法,徐毅其实很是怀疑,古人对于过敏的认识并不完整,很少有这方面的描述。如果异种蛋白质过敏的人吃了螃蟹,很可能就会因为过敏而导致腹泻,又或者因为迟到了变质的螃蟹而导致腹泻。

说来腹泻绝对是流产的一大诱因,不去追究个人体质这些原因,反倒因此把流产归罪于螃蟹是完全没有道理可言的。

即便没有螃蟹的过错,也很难说没有吃了螃蟹以后,因为别的问题导致流产发生的情况,而迁怒于螃蟹的可能。

在强调饮食多样性的今天看来,螃蟹作为一种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物,只要是保证新鲜,没有受到污染的螃蟹,完全


状态提示:0361 溃疡--第2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