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听书 > 虐心耽美 > 隋唐我来了 > 第二十章:剑抵辽东
星夜送到高阳(今属河北省保定市)。七月,隋炀帝又征召江淮以南的民夫将黎阳(今属河南省鹤壁市)和洛口仓的粮草运送到涿郡。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精细备战,也是一场怨声载道的全民备战,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

舳舻相次千余里,载兵甲及攻取之具,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,填咽于道,昼夜不绝,死者相枕,臭秽盈路,天下骚动。

如果从高空往下看,或许那时的中国大地上,该是这样的景象:推车驾船的民夫、士兵如黑压压的蚁群搬覆盖了整片土地。一条条运输线,与秦川沃野、江汉平原、淮南湿地相互交错,如同少女交织的发辫。不过,这样壮观的景象,却是以多少百姓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!如果可以,我宁愿看不到这样的景观,因为那不是遗憾,至少还能得一处心安。

苦不堪言的百姓们渐渐开始聚众为盗,这就是所谓的“官逼民反”,隋朝政府则对这些乱象采取了血腥的**,《隋书·炀帝上》记载:“甲子,勑都尉、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,随获斩决之。”

到大业八年(公元612年),隋炀帝的战备工作终于完成,大兵集合于涿郡,整装待发。临行前虞质劝炀帝不要御驾亲征,被炀帝拒绝,耿询再谏,炀帝大怒,欲斩之祭旗,何稠求告,方得免死。排除异议后,隋炀帝带队出发。隋军水陆大军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,号称是二百万大军,分为左右共二十四军,每军有一主一副两将率领,骑兵共四千人,分为四团,一团十队,一队百人,步兵共分四团,一团二十队,每个团的军服、旗幡颜色都不一样。后勤部队大约是参战部队的两倍,这样算下来,隋朝一共发动了将近五百万人参与这次对高句丽的战争。派兵时,隋炀帝下令一天出一军,日行四十里,第二天再派一军,步步为营,前后两军旌旗互见、鼓角相闻,整整四十天,隋朝大军终于全部发出,军旗绵延九百六十里。这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壮丽,彩旗飘飘,顶盔贯甲的兵士昂首阔步地行进着,衣甲明亮,映射着夺目的日光,似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盛世局面就要从他们手中诞生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近古出师之盛,未之有也。”

这支浩浩荡荡的隋朝大军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辽水(即今辽河)。河流历来是兵家要地,具有重要的战略防御价值,当初隋朝平南陈,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如何突破河流(长江)防线,现在如何能够击败驻守辽水的高句丽军,成了当务之急。隋炀帝决定,招募敢死队,强渡辽水,为后续大军开路。自愿充当先锋的是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。《隋书·麦铁杖传》记载他出征前对三个儿子说:“阿奴当备浅色黄衫。吾荷国恩,今是死日。我既被杀,尔当富贵。唯诚与孝,尔其勉之。”隋炀帝大为感动,命宇文恺在辽水西岸搭起三座浮桥,一点点引向东岸,隋军敢死队在麦铁杖的率领下一边铺桥、一边行进。脚下是深不见底的辽水,眼前是张弓搭箭的高句丽士兵,隋军鼓起勇气,不顾已经对准自己的飞矢,硬着头皮往前冲。浮桥搭到离东岸还有几丈远的时候,高句丽士兵突然放箭,隋军行进一时受阻,落水而亡者不计其数。麦铁杖身先士卒,跳下浮桥,赴水向前,隋军受其鼓舞,纷纷下水,向岸边冲去。将近岸边,麦铁杖第一个跳上岸,与高句丽军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。继他之后,副手钱士雄、孟金叉等先后带大批隋军登岸,两军战在一处,直杀到天昏地暗、日月无光。

隋炀帝在辽水西岸,焦急地等待着战果。不多时,有士兵来报:“辽河防线被我军攻破,麦铁杖、钱士雄、孟金叉三位将军皆殉国而死。”隋炀帝大哭:“今日渡河,损我一员大将!”麦铁杖“骁勇有膂力,日行五百里,走及奔马”,是隋朝少有的悍将,在跟随杨素平南陈、征突厥等大小战斗中皆有战功,今日死于辽河之畔,隋炀帝大为悲伤,下诏曰:

铁杖志气骁果,夙著勋庸,陪麾问罪,先登陷阵,节高义烈,身殒功存。兴言至诚,追怀伤悼,宜赉殊荣。用彰饰德。可赠光禄大夫、宿国公。谥曰武烈。

麦铁杖子嗣皆加官进爵。隋炀帝收敛了麦铁杖三人的尸首,祭奠一番后,乘胜进兵,包围辽东城(今属辽宁省辽阳市)。高句丽军数次出战,都被隋军杀回,无奈只得退保辽东。隋军则几次三番尝试攻城,皆被顽强的高句丽军阻挡。诸位可以想想,一百一十三万隋朝大军,怎么会踏不平一个小小的辽东城?实际上,隋军有好几次攻城马上就要得手,怎奈隋炀帝之前下了一道命令,阻挡了他们继续攻城的步伐。隋炀帝到这时依然在想着如何炫耀自己的大国风范,于是命令隋军如果发现高句丽军有要投降的意思,就停止进攻,另派人前往招降。这个命令能减少两军伤亡,但却被高句丽军钻了空子。当隋军马上就要登城之时,高句丽方面立刻宣布投降,隋军迫于隋炀帝的命令,只得后退,另派使者前往。但当使者派过去的时候,高句丽突然改了一副嘴脸,再次做好了新一轮的防御工作。就这样一来一往,两军渐成对峙之势。

辽东城下,双方陆军在对峙,但隋朝水军并没有停战。隋炀帝的水军统帅,正是极善水战的来护儿。来护儿亲自担任前锋,与高句丽水军接战,大破之,正要继续进军之时,水军副总管周法尚劝他不要如此冒进,最好等待后续


状态提示:第二十章:剑抵辽东--第2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