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听书 > 虐心耽美 > 第一群主 > 转 穿越时空的张若虚

张若虚是个没有故事的名人。

比他更早的老子孔子,甚至更早的黄帝炎帝,都有许多故事流传,但张若虚没有。

奇怪的是,民间传闻中见不到他,正史记载中也见不到他,包括他的姓名籍贯与主要事迹。

有人说张若虚是唐代人,大约出生于公元660年。还有人说他是扬州人,却在山东做过一个小官。

但这些都是他去世几百年后,被人们陆续添加到生平之中的,可能是附会,也可能是事实。

我曾经怀疑他是否叫这个名字,怀疑他是否生活在唐代,因为他的名字,并不合乎唐代人的命名习惯。

接下来我还怀疑,七世纪的中国是否有张若虚这个人物,因为他的《春江花月夜》,一部只有二百多字的作品,在用诗歌语言描述哲学思悟方面,远远超出了当时中国和整个世界的水准。

在他的思悟里,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,物我合一,浓得化不开。

阔大的自然,细小的人类,它们本来是有很大差异的,但由于人的感知与物化作用,已经不存在了。

春去春来,花谢花开,月升月落,潮涨潮退,这是人能够知觉、欣赏、赋予哲学意义与审美意义的自然。

除了那些宏大的自然景观,张若虚还感觉到自然的细微之处,比如水边的白砂、空中的流霜,虽然在如水夜色中,看不见也触摸不到,但它们依然存在,并不低微。

他相信他所感知到的,人类本身依旧是自然中的一个因素,平静地融入其中,不亢不卑,身份平等,没有傲然亢奋的借口,也没有黯然自卑的理由。

没有盲目的快乐,也没有茫然的哀伤,这应该是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心态,尤其在自己的人生完全融入自然之后。

张若虚说:“江畔何年初照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不知江月待何人,只见长江送流水。”

如果我们硬要为他的哲思找到参照系,在道家的天人合一与禅家的静虑圆融中,有很多相似之处。

静虑的意思,即精神集中,排除一切杂念以求得一种最高的智慧来把握宇宙真理。

在中国历史上,禅宗同儒、道两家既竞争又合作,渐渐渗透于中国文人的人生观念和思维方式之中,孕育了他们独特的审美旨趣与哲学心理。

诗歌有些例外。

在品类繁多的艺术中,它与音乐一样,可以直指人类的精神境界。

很多诗人的特立独行,表现在他们把写作的过程,当作一个提示自我精神世界的过程,会达到对世界认识的深处、广处与高处,与哲学与宗教相似。

张若虚的重要贡献之一,是他把人生的种种境遇,放在与自然界现象相互融合的位置上来体验与描述。

比如,人的出生与死亡,应该放在更加开阔的时间与空间里去考察,应该与春去春来,花谢花开、月升月落、潮涨潮退一样,在过程之中变得丰富,在审美之中充满意味。

这样一来,不能永恒的人生,在一种形而上的观照里,不再是那么短暂,不再是转瞬即逝。

同样,他把作品中人的悲欢离合,放在对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等自然元素的描述中去表现,为此增添了抽象的意义。

那种悲欢离合,不再是具体到哪个人的悲欢离合,而是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常常遇到的处境,有了很多美感,少了一些哀伤。

张若虚还说: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。”

中国人有句成语叫“泄露天机”,所谓泄露天机,便是悟到与说出来人本应具有的宇宙意识。

张若虚那样的文人,往往就是泄露天机的人。

对《春江花月夜》评价最高的人,是现代学者闻一多。

“在这种诗面前,一切的赞叹是饶舌,几乎是亵渎。”他说,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,如梦境的晤谈,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。

这是诗中的诗,顶峰上的顶峰。

三十年前我读大学时,带一个录音机去海滩上录涛声,效果却不理想。

有人告诉我,电影院里听到的涛声很美,是在录音棚里制作出来的。

然后是二十年前在长江岸边,十年前在鸭绿江畔,今年清明时节在渤海之滨,我一直希望找到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描述的景色,但都没有找到。

这一次,我告诉自己,张若虚描述的自然,胸襟之大,眼界之广,并且随意穿越时空,也是他制作出来的。

只不过他的制作太优秀了,没人跟得上,自然受到冷落,以至于默默无闻了近千年,在最近的五百年里才浮现出水面。

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 扑倒男主好饥_渴!!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:baixingsiyu66(长按三秒复制)!!


状态提示:转 穿越时空的张若虚
本章阅读结束,请阅读下一章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