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听书 > 重生耽美 > 暗黑大宋 > 第三五八章 不可传
渐渐往少数人身上集中。

那么国家矛盾还不会激化吗?

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。

为什么王安石变法失败?

不仅是高官,实际南方派系高官不少了,毕竟科举南方的进士比北方的多,不过因为恩荫制度,基础官员仍然不及北方人。北方官员才是上上下下最强大的力量。他们岂会不维护北方的利益?

也就是说今天时弊的危害关健是两条。

一条就是这个瘸腿的军事制度,导致积弱,产生大量冗兵。

第二条就是世袭!

产生了冗官。兼并,隐田。税务不良!

“陛下心中清楚就行了,切不能说,否则整个宋朝都动荡了。现在不是太宗之时,国家草创不久,各方势力没有形成。但现在各方势力已形成了,即便太宗太祖复生,面对这种形势,也不敢动这个世袭之。所以臣的那几个策子。将荫补官员放在了最后。”

“朕清楚了,难怪你们两人鬼鬼祟祟的。”赵顼勉强一笑道。

“此事重大,臣等不敢说。”

“朕知道了,此事是重大,最好你们以后也少议论。”

“喏。”

不过总的来说,吕惠卿捞的好处更大,赵顼对吕惠卿印象更深刻了。至于王巨,他的花团够多了,没必要再添这一朵。

“王巨,那本书修得如此?”

“陛下。你过来。”

吕惠卿自觉,立即徐徐退下,赵顼欣赏地看了他一眼。王巨心中悲愤地想。都是智高一百八的牛人哪。

没有机会,一有机会,立即就被这些猛哥抓住。

算了,反正自己也阻止不了此人的个位,不如结个善缘。

王巨打开他修的书。

“又是这种文字?”

“臣在前面做了解说。”

实际就是将这本里的算术题公式化,数字化。比如有一题,假令太史造仰观台,上广袤少,上下广差二丈。上下袤差四丈,高多上广一十一丈。甲县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。乙县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,夏程人功常积七十五尺。限五日役台毕。羡道从台南面起,上广多下广一丈二尺,少袤一百四尺,高袤四丈。甲县一十三乡,乙县四十三乡,每乡别均赋常积六千三百尺,限一日役羡道毕。二县差到人共造仰望台,二县乡人共造羡道,皆从选给甲县,以次与乙县。台自基下给高,道自初登给袤。问台道广、高、袤及县别给高、广、袤,各几何?

袤,长度,广,宽度。

后面一堆算法解释,什么高幂,大幂,中幂,小幂,廉法,增损,截高,广差,整整一千多言。

就是王巨盯着它,还要看好半天才看懂。

实际就是三次方的公式,一道并不是太难的数学题,相当于初二的水准吧。几道数学公式就解决了。

王巨翻开一题,对着上面的解说,一一讲解。

“这样啊,似乎比你的那些题目容易。”

王巨摸了摸脑袋,这好比吗?

然后说道:“陛下,不用多久,臣那本数学书出来,陛下就能看懂了。”

“恩,”赵顼没有太在意,尽管数学有用,但在他心中仍是小道。这也不是他要来的正事,看到四下无人,他从袖间滑出一道奏章,说道:“这是韩琦上来的书奏。”

王巨打开一看,上面写道:

臣不知朝廷措事本末,更不知来投蕃族得壮兵几人,种谔领熟户又有多少。不过臣想他不令大帅知委,必无合用钱帛粮草随行(指没有经陆诜同意,种谔不可能带着粮食钱帛去绥州),那么种谔到西界内,用何施设?

且横山一带蕃部,自延州东部到环庆原绵亘数百里,未必所有大族酋豪都背叛西夏而投我朝。种谔只是一边寨小臣,不容朝廷逐路帅臣通谋协心营置,等其横山众族皆有顺汉之心,然后才能逐路兵将、夫力、钱帛、粮草、版具之类百事毕备,数日齐发,方为得计。

今当陕西连岁旱灭,兼闻沿途弓箭手蕃部秋粮不收,荞麦又为早霜所害,比户正此疲困,谔乃引数族投来人户,深入西界,欲成大事。朝廷若不深谋远虑,欲因其狂易邀功,擅兴不受节制之举,遂令各种应接彼界亡殃之人,为何?

朝廷又不曾与各路帅臣预谋(赵顼复种谔官,台谏反对,赵顼替种谔掩饰,说是自己下的密旨同意种谔这样做的),及新经优赏之后,灭旱民困之时,未有大段粮食钱帛兵力战具,及开展兴修城寨,控扼要害,捍卫投汉蕃族等次第之举。

又,鄜延、环庆、秦凤三路帅臣皆是权官,转运使例亦新差,势力不加(指不管是不是密旨,薛向前去下令,那怕是转运使,也必须由陆诜同意),只就种谔小子一时狂易之失,是将劳扰关中亿万生灵,以至天下受弊之举。

兼西夏既闻彼边蕃族叛己,大怒边臣招纳,以为曲在朝廷,复乘我素无预备,必大集诸兵收讨,更于我之诸路,更互訩突,则是西边用兵,战奭未有已时,臣大为朝廷忧之。

再说陛下谕臣,才到相州两三月就移永兴,臣当国家危难之际,岂敢辞避?致彼,朝廷必以边事责臣,如若防备,利害多多。若只空身而往,安能少济国家?望陛下与两府大臣熟图胜策,及广出钱帛兵力,以济之,免成国家大患,不可收拾。

“王巨,韩琦这是反对种谔之举了?”赵顼说道。

这让他有点担心,毕竟韩琦有过很不好的举动,万一他生气了,真敢将种谔卡嚓了,就不知道未来


状态提示:第三五八章 不可传--第2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